菊花霜霉病原(PeronosporaradiideBary)属门鞭毛菌亚门霜霉属,是菊花的主要病害之一。病原体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易发病,在春季发病时,使幼苗在茎叶上出现白色霜状霉,生长势减弱或者苗木枯萎死亡;秋季植株染病后,叶片上的病斑为淡绿色,以后的病斑渐变成紫黑色,叶背上病斑呈现出白色霜状霉层,在高温下易发展成为黄褐色病斑,严重时,病斑汇合,植株死亡。
二。菊花霜霉病的形态特征
孢囊梗单生或丛生,由气孔伸出,无分隔,主干基部膨大,大小为225.0-412.0μm×7.8-11.8μm,主梗是全长的1/2~1/4,冠部呈3-7次叉状分枝,顶端呈2-3次叉状分枝,直角或锐角,顶枝长7.8-11.8μm,端细,基部稍粗,顶枝端钝圆,略膨大,或菌丝白色,孢囊梗3-5次分叉,次分叉不对称,大小为286.0-707.0μm×9.0-16.0μm,主干长192.0-473.0μm,末端分叉近直角,长7.8-15.7μm,直或弯,端尖。孢子囊淡褐色,椭圆形,大小为24.5-31.2μm×14.7-24.5μm;或孢子囊无乳突,大小为23.0-33.0μmX17.0-27.0μm。
1.农业措施:选用抗病的菊花品种,如金盏菊、麦杆菊、万寿菊等。
2.种子处理:播前可用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。
3.加强田问管理:加强肥水管理,防止积水及湿气滞留。
4.化学防治
发病初期用72%克露可湿性粉剂6OO倍液喷雾,防治效果达70%;用60%灭克可湿性粉剂800—1000倍液和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,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%和90%;用69%安克·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,每隔10d1次,防治效果达80%。
5.实行与禾谷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;选择未曾发生过霜霉病的地块栽植,栽植前用新高脂膜浸种,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,隔离病毒感染。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提高成活率,恢复植株旺盛。
6.加强肥水管理,防止积水及湿气滞留。
7.发现病株及时拔除,集中深埋或烧毁。
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